“绿色矿山院士行”走进蒙草生态,扎矿获评“全国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2020/09/04 集团新闻

8月29日,中国矿业高质量发展(呼伦贝尔)论坛暨绿色发展与产业金融研讨会与会人员一行来到扎赉诺尔矿区,深入参观蒙草矿山生态修复研究院,并举行“绿色矿山院士行”授旗仪式,陈毓川院士、武强院士共同为扎赉诺尔百年露天矿“全国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揭牌,并为蒙草生态授“绿色矿山院士行”荣誉展旗。

7f42bc643f742aa33d3d9c11648f3b3a.jpg

▲与会人员参观蒙草矿山生态修复研究院

内蒙古蒙草矿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贺勇接旗后表示:“蒙草生态修复的项目获评‘全国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是荣誉也是动力,通过参加此次行业会议,企业今后将继续聚焦绿色矿山建设、加强‘种质资源+大数据’的精准生态修复能力,为矿业贡献生态修复智慧、助推矿业高质量发展”。

3a64184fb57b49181339dae3ef59c66f.jpg

f78993e056794bed2741eb5f2c356b8c.jpg

▲授旗、授牌仪式现场

随后,与会人员一行前往扎赉诺尔百年露天矿修复区实地参观,考察矿山修复情况,详细了解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对蒙草把乡土种质资源与生态大数据结合起来,用“土办法”加“新武器”修复扎赉诺尔这座百年老矿,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恢复给予了高度评价。

既要经济发展“高素质”,也要生态环境“高颜值”

“扎赉诺尔”,是呼伦湖的习惯称谓,意为“海一样的湖”。初秋时节,这里绿草如茵,处处显现出鸟语花香的生态之美。殊不知,因多年煤矿过度开采,这里曾是一道满目疮痍的“生态伤疤”。从1902年建矿至今,扎矿先后经历了东清铁路办矿、沙俄资本家包办、中苏合办和日伪统治等时期。修复前,扎赉诺尔露天矿开采形成的矿坑,总占地面积约12.76平方公里,依靠自然植被恢复率不足20%。

资源的开发不能“用完即弃”,生态的欠账不能“代际相传”,站在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时间节点上,既要经济发展“高素质”,也要生态环境“高颜值”,对于呼伦贝尔以及区域生态现状来说,矿区的修复是一个必答题。

量体裁衣 适情适地生态修复

扎赉诺尔矿山开采所带来的生态问题,融合了地质、水文、植物体系重建等综合性难题,让其修复变得异常艰巨。

作为专注于生态修复的科技型企业,矿山修复是蒙草生态的一项专项课题。早在2014年,蒙草团队就开始在呼伦贝尔地区开展乡土植物的引种驯化研究。 2015年,面对扎赉诺尔矿区生态修复这一历史任务,蒙草集团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先后派出矿山、土壤、大数据、耐寒植物等专项科研团队,针对扎赉诺尔露天矿进行全方位的生态调研。

首先运用蒙草生态大数据,调取当地近十年自然生态环境数据,了解当地原生自然环境状态,其次因为扎赉诺尔露天矿复杂的自然环境,多方科研团队多次实地考察调研,围绕扎赉诺尔露天矿生态恢复的关键问题,通过现场测绘、数值模拟与评估规划设计等步骤对扎赉诺尔露天矿闭坑的边坡稳定、场地平整修复和生态恢复问题开展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地形整理——土壤改良——植被恢复——边坡保护”的联合技术方案。由此,扎赉诺尔露天矿环境治理工程实现真正破题——以生态恢复的方式解决矿区环境问题,实现扎赉诺尔露天矿安全与绿色闭矿。

建设扎赉诺尔“生命共同体”家园

敬畏生命,遵循自然。做好一个矿区的生态修复,不仅仅是让各种原生植物恢复生长,而是还原一个——人与动物、植物、微生物共生共荣的自然环境,飞鸟、昆虫、动物在这里繁育,逐步形成稳定、平衡的生态群落。这样的“矿山修复+”模式,力图在“遵循自然,以人为本”的原则下,恢复百年矿区生物多样性,为野生动物开辟栖息地,营造一个扎赉诺尔“生命共同体”家园。

bb26615cd32bde734faee553f1aa5f4f.jpg

  ▲扎赉诺尔百年露天矿生态修复前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用绿色发展智慧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用生态文明来提升发展成色,变沟壑纵横为冉冉生机,让人与动植物和谐共处、各有归处。一个更好的扎赉诺尔,一个互生共融的自然家园,就在不远处。

(文章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