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召明:把生意做到牧民家里

2015/07/30 集团新闻

        草原长大的王召明,一直保持着一种质朴的气质。
          7月份,在为草原公益大篷车的启动仪式上,前来观礼的嘉宾们,看到一个中年男子跑上跑下的迎接来宾,安顿各项事务。当主持人介绍来宾喊到王召明时,他从后排的观众席中站起来招手,颇让大家意外。原来这个像邻家大叔一样的人就是王召明。
        这两年,蒙草公司正以迅猛的速度,成长为中国生态修复、草种业以及草产业的龙头企业。很多人对这个生态企业充满好奇,但王召明总是说:蒙草做的事儿很简单,就是尊重大自然。


王召明与蒙草员工在研发基地
 

        生长于内蒙古乌拉特草原的王召明,是典型的牧民子弟。小时候,父母以经营草场为生,王召明整天与牛羊作伴,在草原上驰骋,辨别见识着各种草。那些小草,就是王召明的朋友。在他眼里,没有好草和坏草,各种具有不同特性的草,都是大自然选择下来的物种,都具有奇妙的作用。

        正是尊重大自然,使得王召明把“小草”的事业越做越大,也在商业领域内独树一帜,并将生态这门生意做到了草原深处、做到了牧民家里。近日,王召明接受了记者的专访,畅谈他对草原和草业的认识。


蒙草竞争力

经济观察报:我们知道,蒙草这两年的成长速度很快,业务板块正在快速扩充,那么支撑蒙草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王召明:简单说,就是你们今天所看到的,蒙草整个种质资源库以及繁育体系,其实并没有什么捷径,就是蒙草科研技术人员辛勤的积累。然后,我们再把这个成熟的技术体系拿到其他地区来复制,支撑我们的发展。

经济观察报:从去年到今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不断出新,可以说进入了生态文明发展最好的阶段,顺应这样的时势,蒙草如何规划自己的发展战略?

王召明:根据我们对政策的理解和市场发展的情况,我们企业也在转型,四五年前从园林绿化转到草原生态上来。目前我们做的是两件事:其一做草原生态,其二做草原产业。去年到今年,三中全会全力推动生态文明,中央不断下发的相关政策文件对我们是一种强烈冲击。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来内蒙古时主要强调,内蒙古要发展要转型,就必须突出本地特色,突出草原特色。

        但在这过程中要走创新、城乡一体化,因此我们作为科技型企业下一步转型一定是依靠科学技术,这是创新,也是我们的核心,我们最近的大投入也是集中在如何掌握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的集成和打造,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体系的打造是第一点的。其次,习总书记谈到内蒙的农牧民和牧区建设问题,这是未来中国草牧业现代化的问题。草是内蒙古牧业中基础中的基础,这也是我们做草原生态和草原产业最大的一个机会。在草原修复方面蒙草当仁不让,拥有最好的专家和技术,但是在草牧业这一块我们依然在探索中。

经济观察报:蒙草公司在营收上已经有三到五个板块,您作为经营者来看,这几大板块有没有优先次序?

王召明:现在支撑公司发展的是生态修复业务,大约占了70%左右,包括矿山修复、高速路修复、铁路修复、草原修复、盐碱地修复等。剩下的城市园林业务占了20%多,另外的饲草板块,蒙草是从去年才开始进入市场的,目前还比较弱小,草种业也是刚刚起步。但在我心目中,蒙草未来是为新牧区服务的一个公司,我们把它叫做草牧产业平台,里面有工程也有修复,但更多是为牧区服务,并且要分区域分模块。

        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做成让普通家庭牧场经济效益倍增的服务公司,让牧民从游牧时代走向现代。


让牧民成为产业链的一员

经济观察报:蒙草的牧草银行项目,除了商业价值,还在在社会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牧草银行的基本模式是怎样的?

王召明:中国草产业,始终离不开牧民的参与。未来的蒙草,不仅在草产品上是一个创新企业,还应该对牧区社会有所贡献。在这条产业链上,我们已经是龙头企业,与之相衔接的有物流、仓储、牧草种植、草原修复……其中,牧民和当地合作社如果不加入到这个产业链中,这个产业是做不起来的。

        其实,蒙草从一开始就考虑把“草、草原和草产业”做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将牧民、合作社、中小企业拉入我们的产业链中。蒙草可以从输出技术做起,提高草原的生产能力。我们需要牧民的草原,也需要牧民。例如,牧民自发成立的打草合作社,就和我们有了深度合作。现在我们雇请合作社来打草,同时还能对草场进行跟踪监控,及时掌握草原的情况,掌握哪些草有退化,决定补种哪些草,而这些措施,也反过来造福牧民。

        经过我们的服务,提高了草场的草产量,牧民离不开我们,我们也离不开牧民,从而形成一条紧密合作的产业链。习总书记去年视察内蒙古草原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即农牧民生活水平不稳定,核心问题在于与龙头企业的利益机制设计。这就是向我们提出了要求,内蒙古的企业应该通过一定的渠道把牧民带到市场中去,让他们挣钱,做成可持续的生意。

经济观察报:现在与蒙草合作的牧民合作社有哪些方面的?这种合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王召明:已经有七八种合作社了,比如仓库建设的合作社、短途运输的合作社、打草合作社、打捆合作社、家庭生态旅游合作社等等。

        从前年到今年,蒙草在呼伦贝尔设立了多个分公司,为了让牧民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一致,今年我们积极支持他们入股,一些合作社已经主动入股,一些牧民还在犹豫。我相信不久以后,很多牧民会发现这个产业极其健康,我们能把利润返到牧民手里,他可以用他的生产资料(土地使用权、机械)来入股,实现机制体制的创新。以前是三方的买卖关系,以后就变成合作社和牧民入股投资公司,公司再进行利润分红。尽管有些牧民还没有加入,但是当他们看到了利益,看到了这种合作模式的安全,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加入进来。

经济观察报:怎么让牧民明白蒙草这个模式的意义?

王召明:我觉得最直白的就是把我们的模式变成说明书,告诉牧民这么做就可以,这么做就有好的收益。就像我们做产品说明书,只要告诉消费者怎么用就可以。未来我们的目标客户是所有的广大农牧民,他们才是草原的主人。

        实际上,从今年开始,好多农牧民已经成为我们的客户了。以前说到生态修复,牧民总觉得那是国家的事,和他没关系。现在,如果牧民家里有几亩草场,来蒙草看过以后,他肯定也想买草种回去,把自己的草场修复得更好,修复好以后,他可以生产更多的草出售,可以饲养更多的牛羊,可以产生很多价值,回报可以提升5%到20%,同时自己的草场也变得更好了。

        这样,牧民的思维体系就会改变,保护草原、修复草原直接关系到自己的收入,自身的利益就和草原一样了。这样,牧民就会主动参与到生态修复和草原保护中。


蒙草的“走出去”

经济观察报:请介绍一下蒙草公司在海外拓展业务的情况?

王召明:大家都对我们海外拓展的业务比较关心。中国企业以前走向世界都是花钱买外国的资源或者产品,花很大的价格买他国更新换代前的工业制成品。买的原因在于,外国已经更新淘汰的产品仍旧比我们的先进,我们仍然需要他们的资源和技术。

        蒙草现在已经开始做一些海外业务,主要在迪拜和蒙古国。未来,双方都有较大的合作空间,蒙古国的前总统、现任总理和副总理等曾带着本国企业来参观蒙草的基地,前几天,国家口岸办和蒙古国海关口岸办的工作人员也在我们蒙古国的基地参观学习。

经济观察报:蒙草目前在迪拜的业务模式是怎样的?

王召明:现在蒙草在这两个国家做的业务是以做技术为主,我们指派技术人员去做技术体系。首先在研发中心繁育出植物种子,然后去恢复生态。这和我们国内的模式是一样的,我们先派去一个科研团队,做一套技术体系,把迪拜当地沙漠里的野生植物收集起来,用我们的技术驯化、繁育,再用于当地。

        迪拜总是可以把其它国家好的东西买来。但是植物与工业产品不同,植物最终要在当地的阳光、空气和土壤环境中生存。所以我们仍然是先做技术繁育体系,再做生态修复。有意思的是,我们在迪拜发展生态修复业务,所有建厂、征地的资金以及未来市场拓展都由对方负责,我们只提供技术,却拥有40%的股权。这种“走出去”的方式,体现了蒙草的科研优势,做成功了,我们就会有很大收获,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有什么经济损失。




 


欢迎关注蒙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