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召明:遵循自然,修复草原

2015/01/13 集团新闻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宋馥李   北京报道

  出生于内蒙古草原的王召明,家里曾有过几千亩的草场,养过五六百只的羊,拥有着很深的牧民情结,对天然自然的草原草地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

  后来创业也选择了生态事业的王召明,给公司取名为蒙草抗旱,表达出我对“抗旱”有着特殊的认识。王召明说,小时候总是盼望下雨,下了雨,草就长高了,羊就能吃草,吃了草羊就能快快长大,牧民就有好的收入。如果天不下雨,羊就缺乏草料,长得缓慢甚至饿死。

  而在内蒙古草原,干旱是常态的。不能改变干旱的现实,但可以发现能抗旱的草,这成了王召明事业的出发点。


 

  近日,在第三届中国草业大会开幕前夕,经济观察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召明,有了下面的对话。

  敬畏自然
  经济观察报:您能否举一个案例,从技术的角度描述一下生态修复的原理是什么?

  王召明:我们现在做的很多项目都是这样的,比如包头市石拐矿区的生态建设,这是与草原修复相结合的,还有通辽市扎鲁特旗境内的科尔沁沙地。

  生态修复,首先是选育原生性的草种与树种,虽然草地退化,但还是能看到一些生长的植物,那我们就选择这种草,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花草树木、包括生物与微生物。另外,从过去的历史资料中,比如草原生态系统研究、草原生态普查的资料中,会有草种、牛羊群落、产草量等方面的记载,依据这些资料,我们给草种做繁育。

  说到要恢复草原,这个“恢复”应该是生态系统的恢复,不是单纯地种树种草,也包括生物、微生物以及野生动物。生物里面就包括蜜蜂、蚯蚓这样昆虫,微生物里包含各种菌群。恢复的过程,一定要参照以前各个物种之间的含量和比例,比照着去恢复育种。我们的蚯蚓也是人工饲养的,因为所有的项目土壤都需要菌群、需要这些生物去改良。

  所以,草原恢复的过程是一个尊重自然规律的过程。以前这个地区有50种草可以生长,我们现在就继续选用这50种草,通过优化培育,让它们能够自我调节与生长。

  以前,很多地方的生态建设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热衷于“引进奇花异草”,体量规模,短期来看都卓有成效,但长期来看,这些本不属于这里的植物,反而是把这里的生态破坏了。

  其实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自然有什么,我们就弄什么。大自然作为模版已经在那放着了,记载着这些知识的书就在大地上,只要你去翻,就能找到答案。而恢复生态的过程是一个“敬天”的过程,“敬天”就是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不是人定胜天,是人定顺天,摸到规律,然后再去改造它。

  经济观察报:生态恢复的过程,大致要分为几个步骤来推进?

  王召明:第一步是生态恢复。对土壤结构、退化状况、原生物种、局地气候、降雨量、肥力等进行全面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再对动植物的种类数量进行配比,适量在里面添加蚯蚓、蜜蜂、菌群等。整个配比也是一个敬自然的过程,现在有的,你必须用,现在没有过去有的,也要逐步培育出来加进去。

  第二步是引入生态产业,比如引入牛产业和羊产业,虽然不允许过度放牧,但这些产业是必要的,必须让其与草产业结合,才能协助草原达到生态平衡。比如羊和草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平衡关系,不能过牧,也不能没有,这就是“草畜平衡”的概念。

  这个过程中要建立合理的机制,制定草畜平衡的补偿政策,要达到草畜平衡,一种途径是减少畜牧,另一途径是增加草的生产量,比如在阿拉善地区,一般20到50亩的草场,才能平衡一只羊,而另外一些地方,5到10亩草场就能平衡一只羊。草长得多了,可承载的羊自然就多。

  这些草原修复工程,一般两到三年可以初见成效,当然这只是指植物系统的恢复。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七八年,或者十年、二十年,有些甚至永远恢复不了。比如一些生态链里的狼,一旦原有的种群灭绝了,就很难恢复。

  修复草原
  经济观察报:在生态修复中,草种的繁育和驯化是最关键的,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王召明:首先我们要发现很多草种,建立一个庞大的草种资源库,我们发动了好多农民、牧民和我们的工作人员一起找。找到之后,放到我们的繁育体系里进行培育,这个过程很艰辛,也非常熬时间。漫长不在于鉴别,而在于驯化与繁育,用传统的驯化的方法,通过原种繁育基础的草种。一般的过程是,采回来的原叶种,首先要做出原种,然后做杂交,做一次至少要一年,一般五年左右,才能繁育出来最适应环境的草种。

  我本人就是内蒙古农业大学毕业的,经常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还跟基层的农牧民交流。其实很多东西不是专家教授一定能做好的,天天放羊的牧民们,有丰富的经验,有时他们反而更了解草种。

  其实我们吃的小麦、稻米、瓜果、梨桃都是植物驯化的结果。我们也一样,只不过我们是驯化草的,我们的科研不单单是一个分支,其实是一个贯穿生产的过程,做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科研过程。其实过程并不复杂,这在于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

  经济观察报:既然非常简单,你担不担心同行也来模仿蒙草抗旱的发展模式?

  王召明:不担心!因为都需要制种,这涉及到庞大的时间成本。我们申请了很多专利。包括草种、主培液等专利作品,但这些专利技术,同行们只要花时间,一样可以掌握。

  其实我希望更多的人来加入这个行业,毕竟这个市场太大了,需要更多人来做,同时走一条尊重自然的路线,不要再搞奇花异草了。

  经济观察报:您提到的生态产业联盟,是怎样一种组织形式?它在生态恢复中发挥什么作用?

  王召明:以前我们同行业的都会建一些产业协会,现在我们是互为产业链,所以建成联盟的形式。比如种草的下游是以草为原料的饲料厂,养牛羊的又用到了饲料,所以也属于联盟企业。地下种草,空中可以建设光伏电站。一块草场有了牛羊,有了养蜂的,也可以发展旅游业,这些都属于产业联盟。

  以前,发展每一个产业,都需要一块土地,但是现在一块土地上可以产生多种产业,这是一个互为产业链的过程,可以大大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互为产品,比如我的产品就是草,可以卖给羊产业的企业。

  这些产业都基于一块草场,各产业之间可以相互结盟,如果没有引入产业联盟,只是单纯地投资来恢复生态,这是不可持续的。

  联盟去年才成立,现在很多项目都在落地,分布于内蒙古很多盟市,比如巴盟、鄂尔多斯、呼和浩特等,我属于草的企业,负责牵头。我们彼此成立了产业基金。如果产业链中缺哪一环,或者有哪个企业要上马一个项目缺少资金的,产业基金就可以进行投资。

  王召明总结说,一个企业的良性生存,需要有核心技术;一个产业的壮大发展,则需要整合运营。我们将以平台战略的思维做好生态联盟的利益链,做实草产业运营的市场链,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