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草实验:小草的互联网+

2015/07/28 集团新闻

         三个月来,蒙草公司草原生态系统研究院院长邢旗,一直在电影《狼图腾》拍摄地——乌拉盖草原,进行生态研究。在这个草木繁盛的季节,邢旗和她的科研团队一直在采集草种、为恢复草原平衡健康的生态系统提供技术支持与示范。


2015年7月中旬,由蒙草公司邢旗院长牵头在乌拉盖草原区的沙地修复试验取得良好效果

        中国唯一一家以草为业的上市公司——蒙草公司,正在从事一项庞大的科研计划:建立草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与标准。这既是内蒙古的重点科研项目,同时又为蒙草公司的后续业务做前期积累。未来,在中国的草原版图,将会有全新的数据描述,当你在计算机上用经度和纬度锁定一个点,蒙草的数据库,就会提供出该处草原适合生长的草种、以及该区域最科学的生态修复方法。
        中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草原是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而内蒙古草原又是中国最优良的草原。邢旗带领的蒙草科研团队,已经在内蒙古从东到西的草原,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开展了沙化草地治理、盐碱地改良、狼毒防除、混播旱作人工草地建植、打草场培育等试验示范,同时建立了草原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样地。
         邢旗说,沿着草、草原、草产业这样的路径,蒙草公司已经把草原生态修复、草原科学利用、人工草地建设的技术集成起来,陆续完成草原生态修复的大数据库,把蒙草的技术服务送到草原的最后一公里。

草的价值发现

        中国拥有世界级的草原和草场,现代草牧业却仍然在探索中。基于草原的游牧文化曾经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可当下中国的草牧业、往哪里走,却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中国的草地畜牧业一直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区域,草场作为占国土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以前从未被关注过。
        不过,扭转这个趋势的变局已然出现。2015年,在数年聚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央一号文件中,草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被单独提出来了,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草是牧业的基础,在中国,草牧业长期被视作农业来看待,以至于它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这让中国的草牧业公司和研究机构看到了希望,草产业和草牧业,有望改变被长期边缘化的境地,重归大众的视野。站在这一时点之上,蒙草公司董事长王召明觉得,蒙草肩负着振兴民族草牧业的历史使命。


中国草业界的领军人物云锦凤在蒙草土左旗基地指导冰草草种繁育
 

       草和草原,不仅仅具有生态或旅游的价值。以经济的眼光来看,这是一个尚未开发的宝藏,蕴藏着巨大的增值潜能。国外一直认为:草地农、畜牧业是提供食物最经济的、最低成本的、最科学的方法。

        当下,中国每平方米草原的产值非常低,与世界上畜牧业发达国家的产值相差悬殊。基于此,中国的草牧业具有10倍到20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空间。
        好在,中国现在赶上了网络时代、信息爆炸的时代。王召明认为,新西兰和荷兰用五六十年走完的历程,中国一定不会用这么长的时间,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可以将现代草牧业的理念,传递给传统的牧民,从而改变整个牧区的生产生活状态。
        发展草牧业,大举开发草原,最基础的产业便是草种。中国草种业的现状,令中国畜牧业协会草叶分会会长卢欣石引为遗憾:这是一个迅猛增长的产业,广阔的国土面积和城市、道路,需要巨量的草种来修复生态、绿化园林和美化环境,可中国的草种业,却基本依赖进口。
        近些年,巨量的需求也催生了一批从事草种业的公司。这些公司为了迅速占领市场,更讲求快捷高效,其实都是草种的商贸公司,从国外的育种公司大量进口牧草种子,很少建立自己的科研育种体系。
        而国外的草种,绝大多数会水土不服。在美观雅致的园林绿草背后,一些热带亚热带草种和植物虽然扮靓了环境,却消耗了大量的水,是一种代价极高的绿化。
        时至今日,引进外来草种的尝试,尚未收到良好的效果。卢欣石说,实践的结果表明,发展中国的草牧业,必须培育本土的草种,而这是基础性的工作,总要有人来做。而在这方面,蒙草的模式是值得肯定的。
      而另一方面,草牧业的良性发展,也关系着中国的粮食安全。卢欣石说,中国的农业连续14年增产,到现在为止有6亿吨粮食,有一半用于口粮,两亿用于饲料粮。随着城镇化发展,人们的口粮消费逐年减少,肉类消耗量逐年增加,因此饲料粮需求增加。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发展草食动物,用牛羊取代吃粮食饲料的猪鸡,这样可以大大节约粮食,以此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目前,用优质草种如苜蓿来饲养奶牛,显著提高了奶牛产奶质量,国内牧场已逐步使用优质的苜蓿草替代传统饲料。卢欣石乐观地说,未来,苜蓿草粉甚至可以代替10%的猪的饲料和5%的鸡的饲料,大大节约粮食,从而通过种草来缓解耕地压力,通过发展牧草来解决土地退化。

数字化的草原

        这或许是对“小草”价值的重新发现,中国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牧区经济,都维系在草种之上。而蒙草公司,正在完成中国草种业的基础工作——对本土植物驯化改良,建成庞大的种质资源库。
        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原生植物种类有2000到3000种,被蒙草收纳入库的草种,目前已有1600到1700种,四大类型草原原生植物的数据库,已接近完整。蒙草正将各地的原生植物研究、激活,通过自然选择,选育出其中的佼佼者。基于这样的种质资源储备,蒙草正在构建一个强大的数据库。未来,中国北方的版图,当你用经度和纬度锁定一个点,蒙草就会提供出该草原适应生长的草种的种类和最科学的修复方法。
        如今,中国所有做草业的专家都被聚拢到蒙草公司,进行草种和草原生态的科研。在锡林浩特和科尔沁沙地,蒙草建有两个大型的示范性基地,每年都有较高的科研技术投入。
        依托草种这个最为基础的板块,蒙草向草业和牧场业的拓展便是顺势而为。
        在草业方面,蒙草即将完成呼伦贝尔草原240万亩的有机认证,这是迄今为止面积最大的认证草原,每年可产24万吨天然有机草。收进来草,完成标准化、机械化的深加工后,再进行规范化的仓储,之后再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出售,蒙草将成为中国吞吐量最大的草业公司。
        有了庞大的牧草仓库,蒙草的牧草银行也渐趋成熟。即:牧民们用不了的草料,可以存放在蒙草的仓库里,到用的时候再取,或者直接销售给蒙草。为此,蒙草搭建了一个庞大的草料销售体系,为牧草种植大户提供销售服务。
       依托这个仓储和销售体系,中国第一个的牧草交易平台,就将在不久的将来问世。在这个过程中,蒙草要借助互联网的手段。
        这便是草原的“互联网+”,王召明认为:未来的蒙草,是一个服务草原的生态产业运营平台,这个平台以牧民和生产合作社的需求为导向,延伸服务内容。牧民在这个平台上选择蒙草的服务,而所有服务,都是以草为核心进行延伸的。

产业化的牧民

         在王召明的构想中,向草原深处延伸的草牧产业投资商,不应该只有蒙草一个,蒙草是一个引领者,可以整合各种投资商,一起来开发草原、服务牧民。这样,草原生态联盟应运而生。
         2013年,蒙草公司联合了5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及社会团体,构建起一个名为草原生态产业联盟的组织。联盟旨在搭建生态产业运营平台,探索草原生态修复中的关键技术及产业持续运营模式。
        这些联盟企业以草为基础,在同一块草原上同步发展。比如草业公司的下游是以草为原料的饲料厂,养牛羊的又用到了饲料,所以也属于联盟企业。地下种草,空中可以建设光伏电站。一块草场有了牛羊,有了养蜂的,也可以发展旅游业……这是一个互为产业链的过程,可以大大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上下游企业,蒙草的产品就是草,自然可以卖给羊产业的企业。
        这个生态产业联盟已经在蒙草的扎鲁特基地开展了良好的实验。蒙草试图创立一种合作机制,大家携手来开发草原,形成良好的利益链条。
        而这种种商业探索,最难抵达的便是牧民,这也是蒙草延伸草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王召明说,对草原的利用,最后一定离不开牧民,他们才是草原的主人。
        蒙草最终的目标,为牧民做示范草场,蒙草不亲自种草,只提供草种和草场生态修复。与蒙草合作的牧民,每户牧民都有家庭牧场模式,而他的家庭牧场,有可能处处都嵌入了蒙草的服务:蒙草的草种,蒙草的修复服务……以及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当牧民们收获了草,我们可以帮助牧民收储牧草、甚至帮牧民贷款。
        而牧民对蒙草的回报,就是草。
        这个基于草的生产的产业链,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王召明认为,这或许能为中国找到一条路径,即让牧民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原,获得可观的利益,由此对保护草原生态形成自发的意识。而蒙草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做成让普通家庭牧场经济效益倍增的服务公司,让牧民从游牧时代走向现代。







欢迎关注蒙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