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草原30年 蒙草生态为智慧草原共享经验

2020/03/13 集团新闻

草原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生态屏障,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牧民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生产资料。内蒙古拥有13.2亿亩草原,约占全国草原面积的1/5。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草原牧区人口大量增长,至90年代,90%的草原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

多年来,内蒙古坚持草原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积极推进草原保护建设重大工程,截至2018年底,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4%,比2012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蒙草生态以采集驯化野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为起点,通过生态大数据支持,因地制宜建立起具有特色的草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并将大数据技术创新应用于生态修复领域,不断探索精准修复草原生态的实践路径。

人工辅助下实现敕勒川草原生态自我修复

敕勒川草原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处,总占地面积近2万亩。受自然、人为影响,这片曾经的天然牧场一度变成砂石遍地、黄土漫天的荒滩。修复项目于2012年开始,当时种植了20余种植物,经过几年的时间,统计数据显示敕勒川草原的植物已经恢复到50多种,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都逐渐恢复稳定。

a7f1bbc3510bb7414870b64ab2d2f59d.jpg

要让重度破坏的生态系统实现自我修复,需要合理的人工干预方案做先导。蒙草生态首先运用生态大数据平台,清晰了解该区域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等生态数据及历史演化规律,然后根据生态的破坏程度,给出最适宜的技术措施和植物配置方案。随后,技术团队又因地制宜,采用人工撒播和机械喷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牧草播种,并配合草原封育、草原松耙、草原灌溉等手段修复治理。修复后的敕勒川草原成为了离呼和浩特市区最近的集观光、休闲、马术、会议庆典于一体的自然生态草原旅游景区,是呼和浩特市民休闲放松心灵的牧场。

大数据指导下构建草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狼图腾》的取景地点乌拉盖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北部,这里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天然草原之一。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等自然和人为因素,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乌拉盖草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出现了一些风蚀坑和沙化草地,以及盐渍化草地,纯美草原乌拉盖,也有草原退化的烦恼。

2015年,蒙草科研团队深入乌拉盖草原腹地,通过对2010年和2014年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判读,分析该地草原退化成因。科研人员针对风蚀坑的不同地形制定不同组合修复方式,在陡坡、缓坡区、平坦区分别设置机械沙障、生物沙障,减少风蚀干扰,还原植物生长的环境。同时采用一年生与多年生植物种子、豆科和禾本科植物种子进行混播,让一年生的植物快速生长,并结合地面调查和数据收集,为乌拉盖草原系统修复与科学保护进行精准指导。

c3cce3df6f6e3111eb8f237cca7113c1.png

针对不同性质的草地类型,以种质资源为保障,以生态大数据为统领,蒙草生态先后在呼和浩特市、锡盟西乌旗、乌拉盖、正蓝旗、东苏旗、西苏旗,以及通辽市科左中旗、科左后旗、扎鲁特旗等旗县,成功修复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地共10万余亩。针对内蒙古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等问题,蒙草设立了草原生态系统研究院、耐寒植物研究院、盐碱地改良研究院、草原生态修复院士专家工作站等草原生态修复研究机构,并牵头成立草原生态修复国家创新联盟,同时形成《退化草地修复技术规范》《内蒙古草原生态牧场建设技术规范标准体系》等一系列地标、行标及国标,为草原生态修复提供科研保障。

从修复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起步,到深入种质资源的研究和繁育体系建设,再到研发生态大数据智慧指导生态的精准修复,蒙草生态不断为内蒙古及全国草原生态修复创造经验,最终实现“山水林田湖草”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谐共生。

(文章来源:人民网)